.jpg)
一、混凝土地面起砂的4大原因
(1)施工工序不当
没有熟悉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,安排的工序不当或底层较干或较湿等,导致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。
①压光时间过早,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才开始进行,游离水分还比较多,不利于消除表面孔隙和气泡等缺陷,且会使表面扰动,消弱混凝土面层强度。
②压光时间过迟,水泥的胶凝体结构已经形成硬化,表面较干,表面层的毛细孔及抹痕没有办法去掉,硬性压光极易损伤表面的强度和抗磨性能。
③施工人员为了操作方便,洒水湿润并强行抹压,造成地面内部结构破坏,强度降低,导致起砂。
(2)没有进行适当的养护和保温措施
①未能及时养护或养护不充分。混凝土拌和后,经过初凝和终凝到硬化,在潮湿环境的水化作用下,继续向水泥颗粒内部深入进行,混凝土的强度在水化作用下不断增长。
②如果养护时间过早,表面较“嫩”,水分太多,会导致表面的脱皮、起砂;如果养护时间过长,硬化的深层作用会因为水化热引起的水分迅速蒸发,形成缺水状态,减缓硬化速度,使得强度与耐磨能力明显降低。
③在没有保温措施的冬季低温施工时,混凝土容易受冻,表面的强度被破坏,且受冻后,体积膨胀,在解冻后不能恢复,使得空隙率变大,表面形成松散的颗粒,大大降低了表面的强度,经人走动就会起砂。
(3)使用时间不当
①当混凝土地面尚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%以上,就已经正式开始使用,使地面表层受到频繁的振动和摩擦,很容易导致地面起砂。这种情况在气温较低时尤为显著。
(4)混凝土受冻
①混凝土地面在冬季低温下施工,如果不采取保温或供暖措施,砂浆易受冻。水泥混凝土受冻后,体积大约膨胀9%,产生较大的冰胀应力,其强度将大幅下降;
②混凝土解冻后,体积不再收缩,使面层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大;骨料周围的水泥浆膜的粘结力被破坏,形成松散的颗粒,一经摩擦也会出现起砂现象。
.jpg)
总结:关于混凝土地面起砂的4大原因就介绍到这里,施工中中切不可疏忽大意,如果疏忽大意就会很容易导致混凝土面层起砂的质量问题。如果大家还需要了解更多产品内容,欢迎来电咨询,我们会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为你进行详细的解答。
本文由中德新亚发布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ixmt.com/hunningtu/478.html